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退休改制 公職鐵飯碗現裂痕?


今年公務員高普考3月開放報考人數創新高,但3年後考上公務員的人,工作時月領實薪卻比現在考上的人少了近10%,退休後所得替代替也少10%,為什麼?

因為2016年1月1日起,新進人員的退休制度將產生大變革,其福利縮水程度,會比現在大家討論的公務人員優惠存款18%的調整還要大,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陳登源就說:「這一群連人都不知在哪裡的未來公務員,退休福利被剝奪得最嚴重!」

根據銓敘部元月份公布的「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未來改革方向」,公務員的退休新制將自2016年1月1日正式上路,從那一年起,新進的公務員,每月要從薪資提撥將近10%的比率準備退休金,是已在職公務員的2倍,而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卻會降到75%。換言之,在政府要改革的未來新進公務員退休制度裡,新進公務員要繳的費率比現職高,但能領到的退休金卻變少。


▲新進公務員退休年金變3層,不一定領得多─公務員退休新舊制比較


3方向改革 新舊制將有差別待遇

同樣是公務人員,為什麼在退休新制之下,會有這樣的「差別待遇」?首先,就退休新制的設計, 主管公務人員退休制度的考試院銓敘部退撫司副司長陳紹元說明,主要有3個改革方向:

改革1》職業年金多一層,目標總所得替代率75%

以現行制度而言,公務員的退休制度只分為兩層。第1層是「公務人員養老保險」(以下簡稱公保),第2層是「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以下簡稱退撫),雖同樣都是確定給付制,但第1層的公保是用一次給付,第2層可在月領與一次金中二擇一,目前以月領為主。若以35年的年資計算,兩者所得替代率合計86.375%。

但2016年實施的新制,第1層和第2層就都一律採年金方式的確定給付制,同樣是35年的年資, 兩層加總的所得替代率,最高是55%。

此外,新制裡會再多增一層「確定提撥制職業年金」,就像是一般勞工的勞退新制,會設立個人退休專戶,開放公務員自提,提撥率預定以5%為上限,而為了鼓勵公務員自提,其雇主,亦即政府,就會相對提撥,暫訂以3%為上限。依銓敘部以35年年資來試算,這一層所得替代率最高可達20%,再加上前兩層,總所得替代率才會達到75%。



改革2》負擔比率增加

從公保與退撫這兩層來看,在2016年後適用新制的公務員,每月要自提的比率,都會比現在的35%高,若改為40%,以全薪2萬9,345元的一職等公務員來說,在扣除自提退休金後,每月實領收入只剩2萬6,867元。

改革3》退休年齡將再延後,年資25年者要滿65歲才能請退

根據銓敘部資料指出,近10年軍公教人員實際平均退休年齡仍在55歲,大多數人仍過早支領退休年金。雖然公務人員在2011年已實施85制,但因有10年過度期,因此退休年齡未有明顯延後趨勢。這次制度改革會再延5年,改成90制,也就是年資滿25年公務人員,必須滿65歲才能退休,年資30年以上則需滿60歲,預計自2021年起就會從85制逐漸接軌到90制,到2026 年開始,所有的公務人員最快要到60歲或65歲,才能請領退休金。


新制恐引2大爭議 愈晚考進愈吃虧
不過,對於政府提出的3大改革方向,學者專家認為有以下幾項爭議:

爭議1》替退休基金補洞?

未來的新進公務人員,自提率會變高,但替代率卻變低,讓陳登源與前退撫基金監理會組長楊永芳都質疑,「是用來填補現在退撫新舊制基金近8兆元財務缺口嗎?」

對此陳紹元解釋,會調整提撥率與負擔比率,目的是在足額提撥的前提下,減緩新進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潛藏負債的發生速度,不會產生如現職公務員退休制度般這麼高的潛藏負債,亦減輕政府的財務壓力。而且就和勞退新制一樣,在公務人員的退休新制下,3層退休金的收支與財務管理,完全與現行舊制分離,各自獨立運作,「不會是拿新進人員的錢,補現職潛藏負債。」陳紹元說。

而考量新進公務人員負擔,陳紹元表示,新制還有調整的空間,例如在2019年後,應會把2層(確定給付制、確定提撥制)職業年金的費率計算基礎,從「2倍本俸」調整為「1.7倍本俸」。這樣未來的新進公務員每月約可少提撥1% 薪資做退休準備。



爭議2》75%所得替代率是有條件的,並非人人拿得到

在銓敘部所提出的75%所得替代率,並不是未來新進公務員人人皆有的基本保證,而是有條件式的:

條件①:公務員的確定提撥制職業年金必須自提5%。根據銓敘部的規畫,在新增的第3層職業年金,要達到其所標榜的20%所得替代率,必須是公務員自提率達到暫訂的5%上限,再加上政府相對提撥3%才行。「這樣算下來,未來新進公務員每月要提撥的金額,比現職公務員高出了2倍,實在是太多了!」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秘書長羅德水說。

而萬一,有些公務員因家計支出需要,無法每月提撥時,那麼他未來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就只剩下公保年金的15%與確定給付制職業年金的40%。

條件②:退休基金報酬率必須年年5%。但就算公務員肯咬牙,每月自提5%薪資做退休金準備,仍無法保證所得替代率可到75%,因為還有一項變數,那就是一開始由政府管理的確定提撥制職業年金,其投資報酬率必須要達到年化報酬率5%才行。問題是,翻開近5年公務員的退撫基金成績單,沒有一年達成,而且最高也只有3%多,令羅德水無法相信政府的承諾。
確定給付制、確定提撥制這2 層職業年金的提撥率與報酬率數字還要再精算,但確定提撥制職業年金這一層的所得替代率的確是浮動的,我們只能說,它可以期待,但不見得能保證。」陳紹元也表示無奈地說。

陳登源指出,新制的改革,銓敘部忽略了新進人員這個目前尚未存在的團體,造成公務員世代間的不公平,愈晚考進公職,實領的收入變少,不等於在變相阻止大家進入公職?所以,他建議要重新再做調整,例如採逐年調整,或適度追溯某年度之前錄用的公務員,而非一刀切割,以免發生「同工不同酬」的差別待遇,把衝擊降到最低,才有可能解決財務危機、維持退休制度的穩定。


▲公務員退撫基金近5年年化收益率未達5%


名詞解釋_85制 隱藏 ]
指公務人員年資、年齡相加,必須達到85以上才能申請退休。如年滿60歲、任職年資滿25年,或是公務人員年資30年,年滿55歲,即可申請退休。


文章來源:smart智富



拉高所得替代率 得靠勞退自提

針對勞保和勞退所得替代率偏低、甚至失真的問題,長期研究退休金制度的專家均認為,政府應打破現行勞保投保薪資上限只有4萬3,900元的規定,並將現行勞工可自願提撥勞退基金的規定,改成強制提撥! 

年金改革方案出爐,勞工團體認為,勞工退休福利與公務員退休福利比較,還是太差。對此,退休基金協會常務理事陳登源認為,要比所得替代率,勞工應該把勞保和勞退兩部分的年金加起來與退休前的實際薪資去比較,才能算清楚真實的退休準備數字。按這樣的原則要將勞工的所得替代率拉高到7成, 陳登源和甫就任金管會副主委的王儷玲一致認為,以下2方法最可行:

 方法1》打破投保上限 所得替代率才不失真

 目前勞保最高投保薪資級距上限是4萬3,900元,王儷玲說,按這個設計,勞工階級、尤其是薪資在4萬3,900元以上的族群,退休後領到的勞保年金所得替代率,將與他們實際薪資脫勾,所得替代率將完全失真。

陳登源舉例,月薪超過9萬元的勞工,依勞保規定目前只能用最高投保薪資上限、也就是4萬3,900 元作為勞保年金提領的計算基礎, 年資30年每月只能領到2萬413 元的勞保年金。若以4萬3,900元作為母數計算所得替代率,則所得替代率達46.49%。但是,如果用退休時的實際薪資9萬3,559元作母數,所得替代率實際上只有21.8%。顯示現行勞保年金的制度設計根本無法真實反映勞工階級的所得替代率。 

由於所有人都拿「所得替代率」的高低,來衡量退休後的收入,評估能否維持基本生活品質。因此,陳登源認為這個數字,一定要正確,目前最高4萬3,900元的投保級距,既然無法真實反映勞工所得替代率,這投保薪資上限就應該打開,讓投保薪資符合勞工薪資的實際現況,也讓所得替代率回歸真相。 

不過,王儷玲表示,打開4萬3,900元的投保上限門檻,拉高投保薪資級距,恐會引起雇主反彈, 認為自己目前已負擔70%保費,再拉高級距,要付出的經營成本會增多,將來可能會採取「不為員工加薪,以降低支出」的變相抵制手段。 

要避免雇主反彈,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認為,一定要設計配套措施,建議應讓政府負擔比例,隨個人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甚至像所得稅徵收一樣,採累進級距設計,舉例,月收入在4萬3,900 元以上者,政府、員工、雇主負擔比例從原先的10%:20%:70%,改成10%:30%:60%,收入再高,政府補助的比例就從10%繼續往下降,甚至完全不補助,改由雇主與員工自行決定分配比例。

用這樣的方式,讓勞工第1層年金的所得替代率,符合實際薪資條件,高薪者領得多、繳得也多,且不會造成雇主的負擔、增加政府的財務壓力。

 方法2》強制員工至少自提3%勞退基金 

談退休準備,王儷玲認為:所得替代率夠不夠,不能只看第一層的勞保年金,第二層的新制勞工退休金(編按:簡稱勞退年金)也應該放在一起看。按政府現行規定,雇主每月須強制提撥6%薪資進入員工的勞退基金帳戶,員工可自願提撥,上限同樣是薪資的6%。 王儷玲分析,如果雇主都按時提撥6%,勞工也自願提撥勞退基金,這樣勞工的所得替代率就會被拉高,朝所得替代率7成的目標邁進。

不過目前僅規定雇主要強制提撥,勞工則未強迫自提。負責管理勞退基金的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主任委員黃肇熙說,符合自提標準的561萬勞工,只有35萬人、約6.24%的勞工有自提,93%的勞工根本沒有自提。 要改善這個現象,王儷玲建議, 必須增加勞工自提的意願,例如規定勞工到企業報到上班時,若勞工不反對自提,一律視為「願意自提」,並強制要求勞工每月自提3%薪資至勞退年金個人專戶,如此就能拉高自提比例及勞工的退休金所得替代率。 

薪資成長愈慢,愈應自行提撥勞退金 勞工甲與乙起薪均為3萬元,甲薪資年成長率1%,乙則為4%,30年後2人同時退休,此時甲月薪約4萬100元、乙月薪為9萬3,559元,2人可領到的勞保年金及勞退年金,在不同自提比率下的月領金額與所得替代率會差多少?

   
▲薪資成長愈慢,愈應自行提撥勞退金

 按照上述試算表,陳登源提出以下2建議:

 1. 對薪資成長較慢、退休時薪資水準較低的族群來說,愈積極參與勞退基金自行提撥,愈能接近合理的7成所得替代率水準。 

2. 對薪資成長較快、退休時薪資水準較高的族群來說,就算勞退基金自提6%,加上勞保年金真實所得替代率,也達不到合理的7成目標,因此高薪者應自己額外準備,透過基金投資等其他工具,補足所得替代率缺口。

 【延伸閱讀】

5管道可查新制勞退基金收益金額 2012年,勞退基金整體運用獲利659億餘元,其中新制勞退基金獲利406億元,3月1日起揭示於勞退個人專戶中,選擇新制的勞工,可循5個管道,至個人專戶查詢所分配到的2012年收益金額:

 1.用自然人憑證,登錄勞保局網站查詢。

 2.持身分證明文件,到勞保局總局或各地辦事處臨櫃查詢。

 3. 持有土地銀行、玉山銀行、台新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及第一銀行等5家銀行之勞動保障卡的勞工,用自動櫃員機查詢。 

4. 用郵政金融卡至各地郵局申請並簽署同意書,即可在中華郵政自動櫃員機查詢。 

5.下載「勞保局行動服務APP」,以自然人憑證完成相關認證,即可查詢。

資料來源:Smart 智富

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勞工退休金縮水 平均月少500到千元


拍板!勞工退休金縮水 平均月少500到千元


勞保年金改革,行政院拍板定案,勞工確定要繳多領少,薪資三萬元以上的勞工,退休金給付率從1.55%降到1.3%,勞工的月退金平均會少領五百到一千元,學者試算發現,勞工跟公務人員的所得替代率差距高達20%,政府還是明顯地偏坦公務員。

抗議勞工:「藍綠爛到爆,脫褲來抗暴。」管它是三角蕾絲還是黃埔四角大內褲,全都往空中丟,抗議勞工:「輸甲脫褲,輸甲脫褲,麥來這套,麥來這套,垃圾政府,什咪奧步。」

選在勞工年金改革案拍板當天,勞工們走上街頭抗議,年金改革勞工已經全盤皆輸,衝擊最大恐怕將是55歲以下的勞工,學者更痛批,這波年金改革,依舊獨厚公務員狠狠剝削勞工。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我薪資少,結果我比例又低,我得到的當然是相對少很多,所以勞工會有所謂的,「一隻牛剝兩層皮」。」

勞工又被剝了一層皮,林萬億以勞委會改革版試算,公務員只要工作滿30年,總所得替代率高達80%,反觀勞工多辛苦五年,總所得替代率卻只有約60%,差距高達20%。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那我料少的人,我還分到小碗小塊,你料多的人,還分到大碗大塊,那看就覺得怎麼會差那麼多。」勞工做得多領得卻比較少,以同樣退休薪資四萬來看,公務員可以月領3.2萬,勞工頂多只有2萬5,只能上街怒吼表達不滿。

行政院拍板定案,將勞退平均月投保薪資計算基準訂為12年,給付兩階段,3萬元以下1.55%不變,超出3萬元的部分則以1.3%計算,依照新方案,勞工月領金額最多減少1000元。立委陳亭妃:「所以繳多領少晚退,你想勞工受的了嗎?」勞保年金確定進入多繳少領的時代,勞工即使再不滿,也只能在51勞動節再次走上街頭.

資料來源:yahoo

大學教授退休金基數 擬維持現制

大學教授退休金基數 擬維持現制

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今天邀請年金改革小組相關部會首長提出報告,在教育人員部分,針對大學教師有特別規範,教授級的基本薪及退休金基數內涵,維持為本俸乘2,副教授、助理教授逐步下修為1.9、1.8,其他教職員為本俸乘以1.7 。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說,大專教師的薪資結構與中小學不同,大學教師是本俸和學術研究各占二分之一,中小學教師是三分之二本俸加上三分之一專業加給,若讓大學教師的退休薪,和中小學教師一樣都乘以1.7,大學教師退休所得替代率,會比中小學教師少很多。
陳益興指出,年資滿30年的大學教師退休金計算基準,是本俸乘2,所得替代率約67%,仍比年資滿30年的中小學退休教師所得替代率73%還低。為求大學退休教師與中小學退休教師的退休所得替代率差異不要太大,因此做出這樣的特別規範。
行政院試算,任職30年中小學老師,現職每月7萬3370元,改革後,退休月領5萬2962元,所得替代率為72.18%。任職30年大專教師,現職待遇為每月10萬7525元,改革後,退休月領7萬1820元,所得替代率降為66.79%。
有關遺族月撫慰金部分,公務員遺族給付標準擬降低,從現行月退休金二分之一改為三分之一,但軍職遺族月撫金支領維持現行月退休金二分之一,沒有調降。銓敘部部長張哲琛說,相關的計算基準及給付,允許職業別的不同。


全文網址: 大學教授退休金基數 擬維持現制 | 年金改革吵不休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7852565.shtml#ixzz2RoL7CIuD
Power By udn.com